在金融与财会领域,FRM和CPA都是高含金量证书。但时间成本是关键考量因素。FRM两级最快6个月可考完,而CPA需攻克6门专业课加综合阶段,通常耗时3-4年。在时间宝贵的当下,如何抉择,成为众多考生面临的关键点。
一、考试周期
CPA考试科目多、周期长。它需要通过专业阶段6门科目(会计、审计、税法、财务管理、经济法、战略)及综合阶段考试。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数据,专业阶段的单科平均通过率仅为22.91%,六科全部通过的概率低于10%,超过60%的考生需要花费3年以上才能完成专业阶段的考试。
此外,单科成绩5年内有效,若中途未通过需重考,这使得备考周期容易延长,考生可能会面临较大的时间压力。例如,有些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某一科多次未通过的情况,导致整个考试周期拉长到4-5年甚至更久。
相比之下,FRM考试周期短。FRM分为两级,两级可联考,最快半年就能拿证。即使考生不选择联考,也可以在一年内完成两次考试。
GARP协会建议考生至少为一级考试安排240 个小时的复习时间,二级考试则需300小时以上。如果合理安排时间,从早鸟报名阶段开始准备,例如3月或4月开始准备8月的考试,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系统学习、巩固知识以及模拟练习。
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有较为充足的学习时间,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备考,有可能在半年到一年内顺利通过两级考试。对于在职人员来说,虽然工作会占用一定时间,但FRM的考试周期相对灵活,也可以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完成备考和考试。
二、备考难度及所需时间
CPA的备考难度较大,所需时间长。其考试内容覆盖广泛,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强,需要考生具备系统性的复习能力。
以会计科目中的长期股权投资与企业合并为例,考生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会计知识,还要理解审计中合并报表审计的要点,同时与税法相关的企业重组税务处理形成交互关系,这种复杂的知识结构要求考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消化和融会贯通。
此外,近年来CPA考试呈现“去模板化”趋势,如审计真题中出现“直播电商收入确认”的场景分析,要求考生能在不熟悉的业务场景中灵活运用审计程序,这使得仅依赖刷题和记忆的考生更容易被淘汰,进一步增加了备考难度和所需时间。考生平均每天投入3小时计算,经过三年后,实际的时间投入已超过3000小时,这相当于一年半的全职工作。
FRM的备考难度相对适中,所需时间相对较短。FRM考试内容主要集中在风险管理领域,虽然涉及的知识点也不少,但相比CPA的广泛覆盖,其专业性更强,重点更突出。
例如,FRM一级重计算,如概率统计、市场风险建模;二级重实务,如案例分析与综合应用。FRM的通过率约40%-50%,相对CPA来说较高。考生在备考时,只要掌握好风险管理的核心框架和相关工具方法,如VaR模型等,并且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通常不需要像备考CPA那样花费数年的时间。
一般来说,按照GARP协会建议的学习时间,一级考试准备240小时以上,二级考试准备300小时以上,再结合合理的学习计划,如基础学习、强化巩固和冲刺模拟三个阶段,考生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备考并通过考试。
从时间成本考量,FRM在考试周期和备考难度及所需时间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因此更值得考。尤其是对于那些希望尽快获得证书以提升自己在金融领域竞争力,或者时间和精力相对有限的考生来说,FRM是一个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