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准备报考FRM的考生,GARP协会规定考生可以在一年内参加三次FRM考试,分别在五月、八月和十一月,但考试次数不是无限制的,想必这无疑给考生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一、FRM的考试次数限制
FRM考试分为两个级别,即一级和二级,通常情况下,考生可以在一年内参加三次FRM考试,分别在五月、八月和十一月。通过FRM一级后,未能在四年内通过FRM二级考试,那么他们的一级成绩也将面临取消!
二、弃考是否算在考试次数内?
许多考生关心弃考是否算在考试次数内,根据GARP协会的规定,弃考也会被计算在考试次数内。
这就提醒考生在报名考试时要更加谨慎,认真考虑自己的备考情况和时间安排,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考试。
如果因为突发情况无法参加考试,将不得不承担考试次数减少的风险,生活中难免有意外,如工作上突然接到紧急项目需要连续加班,或者身体突发不适,这些都可能成为影响FRM考试之路的阻碍。
所以,得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合理规划工作与学习的时间分配,对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三、二级Fail,要从一级开始考吗
如果考生在FRM二级考试中未能通过,那么是否需要从一级开始重新考试呢?
这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根据GARP的规定,如果考生在FRM二级考试中未能通过,可以选择在下一次考试中只参加二级考试。
一级和二级的知识是层层递进、相互关联的,扎实的一级基础才能为二级的深入学习筑牢根基,若二级连续失利,很可能反映出一级知识掌握的漏洞,重新从一级学起,不失为一种查漏补缺、稳扎稳打的策略。
四、连续失利的考生需注意
对于连续失利的考生来说,考试次数的限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更加认真地分析自己的失败原因,调整备考策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连续失利要认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正确,可以回顾自己的备考过程,分析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是知识点掌握不牢固?还是答题技巧不够熟练?或者是时间管理不合理?
通过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反思,可以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有些考生在学习定量分析板块时,只是死记硬背公式,到了做题时却无法灵活运用。
这就是典型的没有真正掌握知识点,而有的做题时粗心大意,不注意审题,忽略了题目中的关键细节,导致丢分,这便是答题技巧欠缺。
连续失利的考生可以考虑参加一些培训课程,品职的课程由专业的老师授课,可以提供系统的学习指导和答题技巧训练,还可以在班级群中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经验,互相鼓励和支持。
五、如何备考能避免Fail?
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备考FRM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学习进度,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这个计划应该包括每天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通过制定学习计划,管理自己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在职考生来说,工作日每天能抽出2-3个小时学习就很不错了,那就要把这有限的时间合理分配到各个知识板块。
比如周一至周三晚上主攻金融市场基础知识,周四、周五学习风险管理要点,周末则用来做本周学习内容的总结与练习题巩固。
2、掌握基础知识
FRM考试涵盖了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定量分析等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要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考试内容。
在备考过程中,多阅读教材,若没有时间阅读教材,可以选择更高效的学习方式,参加培训课程,但无论选择何种方式,做练习题都是不可或缺的。
以金融市场为例,要了解各种金融工具的特性、交易机制以及市场的宏观微观结构,光看书本理论远远不够,还得通过做练习题,去分析实际案例,才能真正吃透知识点。
3、多做练习题
做练习题是备考FRM的重要环节,通过做练习题,可以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补充和改进,做练习题还可以熟悉考试题型和答题技巧,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4、参加模拟考试
参加模拟考试是备考FRM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模拟考试中,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参加模拟考试还可以帮助考生们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和心理素质。在模拟考试时,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要求作答,营造紧张的考场氛围,提前适应考试节奏,这样到了真正的考场,才能从容应对。
5、关注金融时事
FRM考试与金融时事密切相关,时常多关注金融时事,了解金融市场的动态和发展趋势,有助于考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考试内容,关注金融时事还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对于正在备考FRM的考生,学姐也为大家准备了最新资料——《25年FRM知识框架图》(一、二级均有),并同步上线了中文版。考点清晰扎实!框架感十足!非常适合FRM考生,贯穿整个考点。(+v:cnseo1,备注“get FRM ”,领取25年FRM大礼包!)助力考试!
每天花点时间浏览金融新闻网站,关注央行货币政策调整、国际金融市场重大事件等,将时事热点与所学知识相结合。
当看到某地区爆发金融危机时,思考背后的风险管理漏洞以及应对策略,这样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金融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