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考试临近,对于二级考生来说,有一个考点是必拿分项目——金融热点部分,这门科目占比10%,不能放弃!今天学姐就来详细为大家进行描述,赶紧码住~

面对Current Issues又长又难的文章,很多小伙伴们束手无策。F君也知道很多考生的焦虑,特别上线了FRM二级Current Issues训练营,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大的效果,快速掌握CI玄学课程!
为什么有自信能最大程度地帮助FRM考生?正是超高的通过率。24年11月FRM二级:品职通过率81.2%!(近几年远远高于全球通过率)
如果还有同学不知道Current Issues应该如何复习?
下面为同学们简单介绍下Current Issues这门课的概况、学习方法以及本年考试的案例。
一、CI考察哪些内容?
Current Issues主要讲的是一些尚未形成重大突破进行有效干预的风险案例,紧跟时事,题目来源以论文、报告为主,会议演讲稿为辅。
考试中主要考察结论,不涉及计算。GARP协会没有对这门课程下发可以练习的题目,科目占比10%,共8题。
二、CI如何进行学习?
选择自学的同学们,可以登录GARP协会官网,从Study Materials的考纲里查看文献目录、自行阅读,但篇幅较长、内容相对枯燥,同学们可能会学习艰难,阅读过后,脑海中往往所剩无几。
建议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会抓小放大,重点关注文章的结论,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文章的结论进行归纳汇总。同时,这门课程不宜拉长战线、反复斟酌,建议考前快速冲击。
选择报班学习的同学们,跟着老师整理过的重点,想要拿分,就轻松多了。需要提示同学们:听课的同时也要着眼于阅读文章的内容,在Current Issues的考察中通常充斥着大量的英文专业术语、长难句,否则考试的时候才会发现——结论可能早已烂熟于心,但会错题意的情况仍会常有发生。
三、25年介绍了哪些案例?
2025年Current Issue从10篇文章变更为9篇文章,只保留了1篇关于数字韧性的文章。
科目内的文章来源大多是论文、机构出的报告,包括会议的演讲稿。质量层次不齐,完整度并不是很高,所以不必深究,只需要理解每一篇论文的关键结论即可。
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宏观经济、人工智能和其他小专题。
1、宏观经济
第一篇文章提出了关于FSB关键要素框架的初步经验教训,涵盖以下两个方面:
解决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的清算,分析了瑞士信贷的案例;
更广泛地解决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清算问题,借鉴了近期美国的银行倒闭事件。第二篇文章回顾了过去一年的经济和金融状况,讨论了主要压力点并提出可能威胁软着陆的情境,最后详细阐述了短期和长期政策挑战。第三篇文章讲解了货币和财政政策是国家核心经济功能,二者密不可分,需在“稳定区域”内运作以维护金融和宏观经济的稳定,避免社会对国家及其决策的信任丧失。
近年来,这些政策逐渐接近稳定区域的边界,常被视为增长引擎,导致当前的紧张关系和未来的宏观经济、金融风险。为确保政策保持在稳定区域内,需要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保障,加深对宏观经济稳定政策局限性的认识。
2、人工智能
第四篇文章讲解了人工智能(AI)对全球经济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在金融领域,AI被视为提高效率、改善决策和创造新产品的关键驱动力。
自2022年11月30日推出以来,ChatGPT等生成式AI系统迅速获得全球超过1亿用户,其扩展速度远超其他平台。生成式AI通过大型语言模型(LLMs)生成新内容,正加速金融领域对AI的采用,提升效率、客户体验和风险管理。
然而,这也带来了需要行业和监管部门关注和缓解的新风险。第五篇文章讲解了人工智能(AI)通过强大的机器学习模型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已在多个领域广泛应用,对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宏观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中央银行作为货币和金融稳定的管理者,需评估AI对经济的影响,并在自身运营中利用AI技术。数据可用性和治理是中央银行使用AI的关键,需要多方合作建立“实践社区”,共享知识、数据、最佳实践和AI工具。
3、其他小专题
第六篇文章讨论了银行对利率风险的管理受其业务模式和运营环境影响。与发达经济体的银行相比,新兴市场经济体(EMEs)的银行较少使用利率衍生品,而是通过最小化资产与负债的重定价期限差异来减少利率变化对净利息收入的影响。
2023年3月硅谷银行的倒闭引发了对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关注,但EME银行受此事件影响较小,股价表现相对稳定。随着EME银行持有证券规模的扩大,利率风险管理变得更为复杂,未来可能需要更多地利用利率衍生品进行对冲。第七篇文章评估了企业私人信贷的脆弱性和潜在的金融稳定风险。作为一种快速增长的资产类别,私人信贷主要向规模较大但对银行而言风险过高、对公开市场而言规模较小的公司提供贷款,目前已与其他主要信贷市场规模相当。
第八篇文章讲解了加密资产最初旨在使支付民主化,但主要用于投机,尤其是无支撑加密资产,其价值依赖供求关系而非支撑资产。
尽管存在高波动性和金融稳定风险,尤其是新兴市场,但加密技术的创新在某些金融服务中提供了更大的竞争和效率。监管不足和与传统金融的联系日益紧密加剧了风险。
全球标准尚不完善,监管者需利用现有工具应对地方风险,采取平衡的方法,在保护消费者和市场的同时促进创新。全面禁止可能过于极端,但有针对性的限制有助于解决短期挑战。监管框架应全面、基于风险,并适应不断变化的格局。第九篇文章强调金融系统数字韧性(digital resilience)的重要性。提出了金融监管机构可以用来应对数字弹性领域风险的方法和政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