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临近考试的时候,总会be like,只有极少数小伙伴是能如期跟上复习进度的,一些小伙伴眼看着现在时间紧、任务重,常规复习可能根本学不完,就会来问:这战略性放弃的策略可以开始用了吗?别慌,学姐这就来详细为大家进行解答~

每当遇到这样的提问,F君其实也是挺无奈的,总有种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的感觉。
理论上说,我们是不建议放弃部分知识点的。
虽说FRM机考考生并没有明显反映出题目偏难怪的情况,但是为了满足机考抽题的需要,题目数量自然要设置得足够多,势必有很多非大重点成为出题来源,所以能不放弃都不建议放弃。
但是如果真的时间特别紧迫,那么我们就需要调整一下备考的战略,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时间。
一、战略性放弃≠放弃整个学科
我们要明确,这里所说的“放弃”,并非是彻底抛弃某个学科,而是针对那些在往年考试中考察频率较低的章节,进行有选择性的舍弃。
因为在FRM这样内容广泛的考试中,每一个学科都构建起了金融风险管理知识体系的重要一环,全面掌握当然是最理想的状态。
然而,当复习时间极为有限时,我们必须学会优化资源配置,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集中投入到最核心、最高频的考点上,以实现分数的最大化。
这就好比在一场战役中,明智地选择暂时避开某些难以攻克且并非关键的据点,集中优势兵力拿下核心阵地,从而确保整个战局的胜利。
二、FRM一级:选择性“割舍”部分章节
可适当放弃的章节
在FRM一级的四门学科中,以《Foundations of Risk Management》(风险管理基础)这门课为例,其中关于职业道德的部分,就可以考虑战略性放弃。
也就是说,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中的占比相对较小,即便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去深入学习,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来看,可能并不理想。
再比如《Quantitative Analysis》(定量分析)中一些较为复杂且低频出现的统计模型推导部分,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放下。
因为这部分内容不仅理解和记忆难度较大,而且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不高,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去啃这块“硬骨头”,不如将精力放在那些高频考点的理解和运用上。
必须拿下的学科
金融市场和产品这门学科在FRM一级考试中的占比高达30%,无疑是重中之重。
它涵盖了金融市场的各类基础产品,如股票、债券、期货、期权等,这些都是金融风险管理的基石。
例如,在实际的风险管理场景中,我们需要对不同金融产品的特性、风险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准确评估投资组合的风险状况。
而且,这门学科的知识点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对后续学习估值与风险模型等内容起到了铺垫作用。
所以,考生务必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确保对这门学科的知识点理解透彻,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估值与风险模型同样占比30%的这门学科,是FRM一级考试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主要介绍了各种风险模型,如VaR(风险价值模型)、CreditMetrics模型等,这些模型是衡量和管理金融风险的重要工具。在金融机构的日常风险管理工作中,风险模型的运用无处不在。
考生需要深入理解这些模型的原理、假设条件、计算方法以及优缺点,只有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准确应对各种与风险模型相关的题目,并且为今后从事风险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FRM二级:谨慎权衡,合理分配精力
01、可适当放弃的章节
在FRM二级的六门学科里,《Current Issues in Financial Markets》(金融市场热点问题)这门课的部分内容可以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进行有选择的放弃。
这门课主要涉及到金融市场上一些最新的热点话题和新兴趋势,其内容更新较快且较为分散。
虽然其中一些话题在现实金融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但从考试的角度来看,由于其出题的不确定性较大,且部分内容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相对较弱。考生在复习时,可以对这门课中一些过于小众、复杂且低频出现的热点问题适当降低关注度。
02、必须拿下的学科
市场风险测量与管理占比20%,这门学科专注于市场风险的量化分析和管理策略。在当今金融市场波动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市场风险的管理至关重要。
它涵盖了VaR等多种市场风险度量方法,以及风险对冲、投资组合优化等管理手段。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市场风险模型的计算和应用,能够根据不同的市场情况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
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市场风险的准确评估和有效管理直接关系到金融机构的资产安全和盈利能力,所以这门学科在FRM二级考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信用风险测量与管理同样占比20%,信用风险是金融领域中最古老且重要的风险之一。
这门学科深入探讨了信用风险的评估方法,如信用评分模型、违约概率计算等,以及信用风险的管理工具,如信用衍生品、担保等。
在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中,准确评估和管理信用风险是防范不良贷款、保障资产质量的关键。
在考试中,关于信用风险的题目往往注重考查考生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考生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确保能够灵活应对各种信用风险相关的考题。
四、冲刺学习技巧大放送
巧用错题本,精准查漏补缺
在最后的30天冲刺阶段,错题本将成为你的“秘密武器”。回顾之前做过的练习题和模拟题,将做错的题目整理到错题本上。
仔细分析每一道错题的错误原因,是知识点理解有误,还是计算失误,亦或是对题型不熟悉。
对于因为知识点掌握不牢导致的错误,要及时回归教材或课程视频,重新学习相关内容,强化记忆。
定期复习错题本,通过反复练习错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避免在考试中再次犯错。
例如,在复习《Quantitative Analysis》(定量分析)时,发现自己在贝叶斯公式的应用上频繁出错,就可以将相关错题整理出来,详细分析每一步的解题思路,然后针对性地进行专项练习,直到熟练掌握该公式的应用。
模拟考试实战演练,适应考试节奏
按照FRM考试的时间要求和题型设置,进行全真模拟考试。通过模拟考试,不仅可以让你熟悉考试流程和节奏,还能帮助你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在模拟考试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考试纪律,关闭手机等干扰源,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
每做完一套模拟题,要认真对答案,分析自己在各个学科和题型上的得分情况,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以便在后续的复习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
比如,在模拟考试后发现自己在《Financial Markets and Products》(金融市场和产品)的选择题部分得分较低,就可以集中精力对这部分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加强对易错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梳理知识框架,构建知识体系
利用思维导图或知识框架图,将FRM一、二级的各个学科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
从宏观层面把握每个学科的整体结构,明确各个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再逐步细化到具体的知识点。
通过构建知识体系,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避免出现知识点的混淆和遗漏。
例如,在梳理《Valuation and Risk Models》(估值与风险模型)的知识框架时,可以先将其分为市场风险模型、信用风险模型、操作风险模型等几个大的板块,然后针对每个板块再进一步细分,如市场风险模型下又可以分为VaR模型、CVaR模型等。
这样,在复习时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整个学科的知识脉络,有助于提高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