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年度盘点:行业将洗牌,风控是命门

HOT
frm作者 编者: 中国FRM考试网 预计阅读时间: 4分钟 frm发布时间 发布时间:2016-12-29

frm报名、考试、查分时间、免费短信提醒

  文丨零和米格
 
  来源|一本财经(ID:yibencaijing)
 
  2016年,互联网金融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行业冰火两重天,生死两部曲。
 
  一边是,网贷行业面临监管收紧,大浪淘沙;一边是,互联网保险、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新金融崛起,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科技开始慢慢落地。
 
  2015年,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元年,数百位玩家涌入,资本爆发。
 
  2016年,消费金融已形成万亿级市场,成为互联网金融头把交椅。
 
  需要警惕的是,这其中,互联网玩家多于金融玩家——直接导致,流量重于风控。
 
  阳光下,行业蓬勃发展,机遇丛生,红海厮杀;暗夜里,风控命门失控,坏账率过高,催收乱象丛生。
 
  明年,消费金融可能会出现集体坏账“崩盘”,迎来行业洗牌与重组——这将是好事,真正行业格局形成,巨头分割天下。
 
  1
 
  资本版图
 
  一本财经评选出2016最具潜力的消费金融公司:(根据估值、商业模式、交易额、用户活跃度等多个维度评选,其中用户活跃度数据由易观千帆提供)
  目前,已有17家消费金融公司拿到政府牌照:
 
  中国17家持牌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十大VC:
  公司投资者:
  在这片沃土之上,是一片被巨额资本青睐的万亿市场。
 
  2015年至今,互联网消费金融已悄然渗透到各个领域,五年之内,该领域已完成数百起投融资案。
 
  而2016年,资本对消费金融表现出了足够的热情。
 
  梳理消费金融的资本版图,可发现3类玩家高调入场:
 
  1.银行系
 
  银行一直都是传统消费金融的核心主力军,而布局消费金融,是银行除了发放信用卡之外,对次贷人群的再一次突围。
 
  例如北京银行操盘的北银消费金融,兴业银行参与的兴业消费金融。
 
  2.电商巨头
 
  淘宝、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都早早布局,消费金融是他们将自己的数据和流量直接变现的最好方式。
 
  3.传统企业
 
  两类传统企业入场。
 
  一类是自身带有场景,可将客流量变现,同时拉动销量。
 
  例如投资马上消费金融的物美控股和小商品城。
 
  一类是传统制造业,试图用消费金融拉动自身产品销量,例如海尔集团和TCL集团。
 
  几乎任何和消费有关的行业,都想涂上消费金融的润滑油,达到三赢:消费者提前消费;金融机构获得分期利息;商家提高销量。
 
  2
 
  模式分析
 
  一、流量驱动:线上电商模式
 
  京东金融的京东白条、蚂蚁金服的花呗借呗、苏宁金服的任性购等产品,早早就打开了消费金融的大门。
 
  大电商平台尝试,将流量优势直接变现。
 
  电商平台开展消费金融,占尽了“天时地利与人和”,他们利用用户在平台上多年交易数据,进行挖掘分析,解决了第一道“风控命门”。
 
  其次,增加了平台销量,有从其中赚取利息。
 
  唯一不足就是,金融业务都基于平台自身,有难以冲破的天花板。
 
  二、场景驱动:线下垂直切入细分领域
 
  互联网消费金融爆发以来,分期业务已渗透到各个细分领域,包括教育、医美、校园、装修、医疗、旅游、租房等。
 
  平台大多和线下渠道合作,如,分期乐(现更名为“乐信集团”)主打校园领域,入驻校园;买单侠专注蓝领业务,会和蓝领聚集的手机店合作;米么金服主要业务是医美分期,会和整形机构深度合作。
 
  与场景衔接,风控将更有保证。而且线下渠道越多,壁垒越高,后来者很难再抢夺。
 
  这些模式最大的问题就是,模式太重,需要开疆拓土。
 
  未来的发展来说,还需要将线下资源倒到线上,打通线上和线下产业闭环,持续产生利润。
 
  三、科技驱动:提供技术服务
 
  这类模式的企业,通常会与电商或渠道合作,对方提供流量和场景,他们提供技术和风控服务,最终利益分成。
 
  风控技术是这类服务平台的核心,要求拥有庞大数据资源,和风控模型研发能力。
 
  这样的模式最大的掣肘就是,缺乏流量和场景,常常沦为技术“供应商”,业务规模有限。
 
  3
 
  行业现状
 
  一、晋升为互联网金融头把交椅
 
  消费金融,说白了就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在西方,叫“提前消费”。
 
  政府希望通过刺激家庭信贷消费,拉动内需的增长,因此在政策上一直给予鼓励。
 
  据易观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消费信贷在信贷结构中占比仅为20%左右,而在信贷发达的美国市场,消费信贷的占比超过60%。
 
  因此根据中国的人口基数和消费需求预估,中国消费金融有几十万亿的市场。
 
  2016年行业大热,集体爆发,其中一个原因是网贷行业监管细则落地,P2P平台面临转型,消费金融成为其为数不多的转型方向。
 
  另外,政策鼓励,资本加持,巨头杀入,几乎能想到的各个关键“用钱”结点,都已有玩家开始介入。
 
  因此,2016年,消费金融顶替P2P,成为互联网金融最火热的“风口”和“聚宝盆”,吸纳了大量资本。
 
  二、牌照之争升级
 
  2016年9月,全国已有17家消费金融公司取得正式消费金融牌照。
 
  而京东金融、蚂蚁金服、腾讯金融、万达金融、国美金融等巨头,都在虎视眈眈,抢夺下一批牌照。
 
  获得牌照,意味着可以从银行同业拆借资金,资金成本将大幅度降低,且可以设立资金池,发展将极大加速。
 
  抢夺牌照的大戏,在等待和焦灼中上演了一年。
 
  三、风控缺失,行业坏账率居高不下
 
  实际上,很多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团队,都是互联网思维的玩家,而非金融出身。
 
  互联网的“流量为先”和金融的“风控是核心”,某种程度上背道而驰。
 
  纵观2016年的战队,大家的打法,多为流量先行。导致很多平台的风控,形同虚设。甚至只用一些可笑的规则,就直接放款。
 
  很多消费金融公司,可能仅有一个“黑名单”风控制度,“黑名单”之外的人,都可以放进来——这确实是互联网思维的做法,先攻城略地,流量第一。
 
  另一方面,因为消费金融的用户,多是没有央行征信数据的用户。
 
  缺乏数据,风控就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颇为艰难。
 
  除了数据基础,还需要时间沉淀。一般风控模型的迭代和验证,需要走完一个借贷还款周期,一般需要一两年时间。
 
  风控之难,导致行业坏账率居高不下。
 
  多为业内人士透露,很多消费金融公司的坏账率已高达20%以上。
 
  为了覆盖坏账率,最直接的做法,是提高利率,因此行业中很多平台的利率,远高于国家对高利贷的定义:年化率36%。
 
  而在小额现金贷中,大部分利率高于100%,有些甚至高达500%。
 
  除了这个最为直接的做法,覆盖坏账率的另外两个方式,则较为隐蔽:急速增加新用户,增大分母;急速融资,冲抵坏账。
 
  风控缺失,高坏账率高利率,部分消费金融平台,正在走向歧途。
 
  四、客户人群“高危”
 
  消费金融原本设想的最为理想用户,应该是8090后,那些具有成长空间,只是提前消费的年轻客群。
 
  普华永道的调查显示,消费金融的用户,呈现了三个特征:
 
  1)收入低:银行不愿意给予贷款的客户,没有信用卡或信用卡额度很低的人群;
 
  2)教育程度低:对于利息和费用的概念缺乏深入的理解,没有系统性理财常识;
 
  3)冲动型消费:往往注重形象,喜欢炫耀、偏向超前消费。
 
  一些小额现金贷平台曾经给用户画像,88%以上的客户为男性,其中35岁以上的客户占比达39%。
 
  “这类客户的信贷需求,往往隐藏着极大风险,相当一部分有涉赌、涉黄等不良嗜好,或者带着强烈的恶意欺诈的原始意图”,熊猫资本的创始合伙人李论其为“高危客群”。
 
  客群出现了两个极端:还不上钱的,和根本不愿意还钱的。
 
  坏账率高以外,也大大增加了催收难度。
 
  一边是暴力催收,一边是老赖横行——行业出现了恶性循环的信号。
 
  4
 
  2017年预测
 
  1.行业面临大洗牌
 
  熊猫资本创始合伙人李论对消费金融的行业预判是,明年并不乐观。
 
  “第二季度开始,那些重流量、轻风控的平台,将可能出现崩盘”,李论称,坏账率暂时不会爆发的原因是,行业增加客户,扩大融资。而明年,这两个条件都将丧失。
 
  首先,增量客户将难以增加。就像每个人的信用卡的张数是有限的一样,明年消费金融的增量市场将雏形已定。
 
  其次,融资将出现困难。明年,一些估值已很高的公司,需要证明其盈利能力,才能继续融资,而坏账率的居高不下,导致盈利极为困难。
 
  丧失融资能力,也无法继续扩大用户,李论由此推断,行业可能出现大规模崩盘。
 
  2.险资、传统金融机构入场,行业开始沉淀
 
  李论预判,明年下半年,险资和传统金融机构将杀入行业,重金投资洗牌后的企业,在两者的加持下,优质活下来的企业,将变得更为强大。
 
  “对于行业来说,这是一个好的趋势,消费金融真正的春天、夏天才算到来,”李论称,经过洗涤的行业,将发展得更健康。
 
  行业会在金融机构的主导下,进行优胜;而劣汰,会让市场来完成大浪淘沙。
 
  3.风控将成为明年的主题
 
  消费金融发展至今,老赖骗贷、风控缺失、暴力催收等问题,是盛世繁荣之下不容忽视的阴影。
 
  2016年,整体发展趋势是——流量优先。
 
  而2017年,是否能够存活的关键,不是流量,而是风控。
 
  因此,明年风控将成为平台生存的命脉所在,金融将回归其本质。
 
  4.监管在总方向上支持,在细分领域收紧
 
  消费金融一直受到政策的扶持,是因为这个模式能拉动内需,且不从老百姓手里“拿钱”,而是“给钱”,不会引发群体性事件。
 
  但如果因为“借新还旧”和“一人多贷”,一些人陷入债务危机而出现过激行为,引发媒体的集中报道,就会牵动监管的神经。
 
  校园贷就是前车之鉴。
 
  因此,明年的政策依然会整体支持,但某些细分领域,比如风控最难的“蓝领”人群,存在收紧的可能性。
 
  *本文选自:一本财经(ID:yibencaijing),作者:零和米格,FRM金融风险管理师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需转载或引用,请联系原作者。感谢作者的付出和努力!
中国frm考试网(www.frm.cn)综合整理提供干货资讯,来源:网络,若标明原创文章,经授权转载,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frm题库
FRM考前强化提升

备考工具

    收藏本站 咨询学姐微信二维码 资料专题 模拟机考

登录

登录

请输入您的昵称
您正在备考FRM 几级?
您目前从事什么行业?
GARP does not endorse, promote, or warrant the accuracy or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or services offered by frm.cn. GARP®, FRM® are trademarks owned by GARP.